癌症痛楚讓人恐懼 醫生:適當止痛藥 癌症不一定會痛
發布時間: 2017/12/06 12:01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8
不少人聞癌色變,治療過程中的痛楚更讓人恐懼。有調查發現,大部分患者誤以為「癌症一定會痛」,當中有不少人平均忍痛20日才告知醫生。不過,有臨床腫瘤科醫生指,癌症患者如獲處方適當止痛藥,癌症不一定會痛,反而太遲告知醫生,將使自己承受本應可避免的痛楚。
調查結果又顯示,大多患者只獲處方紓緩輕微痛楚的止痛藥,只有少數患者獲處方紓緩中等及嚴重痛楚的藥物。部分患者沒有完全跟從醫生指示使用止痛藥,或試過自行停藥。
患者平均忍痛20日
香港臨床腫瘤科學會今年6月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,以電話成功訪問164名18歲以上因癌症經歷痛楚的患者。結果發現,57%受訪者在痛楚出現後沒有即日告知醫生,平均忍痛20日才告知醫生。服食止痛藥後,80%患者因仍然感到痛楚告知醫生情況,但當中42%止痛藥處方沒有變化;33%患者則獲增加份量。結果又發現,40%患者沒有完全跟從醫生指示使用止痛藥,或試過自行停藥,原因包括擔心副作用、不是太痛及認為痛楚無法避免等。
另外,71%患者獲處方紓緩輕微痛楚的止痛藥(如撲熱息痛及非類固醇消炎藥),只有19%患者獲處方紓緩中等及嚴重痛楚的藥物,如曲馬朵及鴉片或嗎啡類藥物。
56歲從事保險業的癌症康復者廖先生,在2010年確診第三期鼻咽癌,癌細胞在2011年擴散到骨。受癌痛影響,其腰部及頸部不時出現痛楚,頭痛發作時,就會有「乸住抽住」的感覺,而腳部亦有麻痹的情況。廖先生獲處方撲熱息痛以紓緩痛楚,他表示服藥後會感覺好一點,但藥力過後又會再感到痛楚。
他憶述,他在覆診時主動告訴醫生狀況,但醫生每次只回覆身體出現痛楚屬後遺症,使他感到無奈。
患癌不一定痛
香港臨床腫瘤科學會榮譽秘書暨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傅惠霖指,癌症屬於慢性痛楚,但70-90%受癌痛影響的患者,其實已有有效的治療選擇。他表示,癌痛是可透過適當的方法控制及紓緩,故患癌不一定痛,如感到痛楚應即時告知醫生。至於為何患者告知醫生情況後止痛藥處方未有變化,他推斷原因與病人不想增加份量,或是醫生專業判斷有關。
他補充,鴉片或嗎啡類藥物最有效止痛,對於中度至嚴重癌痛患者,醫生可處方較強力鎮痛藥,配合非鴉片類鎮痛藥,使患者脫離疼痛。
解構癌症病人痛楚謬誤
1.癌症路上無可能完全不痛?
正解:癌痛是可透過適當的方法控制及紓緩,這也是維持癌症患者生活質素的一個治療重點。而70-90%受癌痛影響的患者,其實已有有效的治療選擇。
世界衞生組織紓緩癌痛指引亦指出只要適時使用正確的藥物及劑量,藥物對很多患者來說,都是有效的治療方案。
2.止痛藥無用?
正解:醫學界已有各類紓緩癌痛的方案,而根據世衞的痛症管理指引,藥物仍是癌痛的主要治療方案。癌症患者的痛楚程度不一,所需的治療方案亦不同。患者應諮詢醫生,根據痛楚程度,使用合適強度的止痛藥。
3.止痛藥會上癮?
正解:病人若能依照醫生的指導,適當使用止痛藥物,並不會導致上癮問題。
4.服用鴉片類止痛藥是否代表已放棄癌症治療?
正解:否。癌痛有機會在癌症各階段出現,出現痛楚並不等同已到癌症末期。止痛藥物研究顯示適當服用止痛藥的末期癌症病人,與不接受止痛藥的末期癌症病人相比,他們的存活期反而比較長,生活質素亦有所改善。
不過,過量服食鴉片類止痛藥如嗎啡,嚴重可致呼吸衰竭,甚至昏迷至死,故患者需依照醫生吩咐服用。
5.增加止痛藥物劑量,是否等同病情惡化?
正解:世衞指出,止痛藥物的劑量大小因人而異,亦無固定標凖,只要是有效紓緩患者的癌痛問題,同時能有效處理好副作用,便屬「正確」劑量。
6.應該待較痛時才服用止痛藥?
正解:紓緩癌痛的藥物,應跟從醫生指示按時服用,不應在疼痛嚴重時才開始服用。
撰文 : TOPick記者 劉芷盈